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方仲永(王安石与神童方仲永的故事)

2023年11月22日 靓嘟嘟 浏览量:

#古籍里的历史#

王安石与神童方仲永的故事

培土生金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地也。其受之天地,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以上是王安石为神童方仲永写的《伤仲永》一文,讲的是他眼中的神童方仲永由于没有读书学习而沦为废人一个的可悲遭遇。用我们的大白话讲其大意是:在宋朝的时候,江西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人,他家世代都是种田的,没有人读过书,他们不知道世上还有什么纸、笔一类的东西,奇怪的是,方仲永长到五岁时,有一天忽然闹着要纸和笔来写字,他父亲架不住他的死缠硬磨,只得去本村的一秀才家借来文房四宝,小仲永一见喜笑颜开,接过笔墨纸砚,便摇头晃脑、神气十足地挥笔写出了“父母恩于山,百事孝为先;比邻相和睦,犹如月团圆。”,诗的意思很清楚,要孝顺父母、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写完还在后面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真是怪事,一个才五岁的孩子,既没读过书,也没接触过纸墨笔砚,竟然会写诗,真的不简单。接下来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金溪全县,而且越传越远。

那时,王安石正跟着父亲住在离金溪较远的外地,他听说舅舅的家乡出了个神童,就想早日见上一面,好不容易熬过了几年,他得以随父亲来到金溪与方仲永一见,他二人年纪相仿,却还只有十二三岁。安石也是自幼聪明过人的孩子,更爱争强斗胜,见了面八两对半斤免不了想比试比试。恰好,王安石看见舅舅家有个汉子正在劈柴,便念道;“钝刀劈柴、三叉四桠,柴开节不开”。仲永岂甘居下,他瞥见一个厨娘正在切藕,便随口答道;“快刀切藕、七孔八窍,藕断丝相连。”安石听后心中暗自佩服。待吃晚饭时,桌上放着一盏清油灯,安石机灵一动,又出了个谜联,“白蛇过江,头戴一顶红日。”仲永侧目一看望见墙上挂着一杆秤,立马回了一个“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王安石不禁连连称赞说,“神童、神童!”果然名不虚传,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临分别时,他俩依依不舍。

七年后,王安石已中了进士,并在扬州做了官,他再次来到金溪,当他寻问方仲永时,舅舅家的人告诉他说,方仲永已经和平常人一样了,安石叫人去找他,但方仲永自觉羞愧难当,躲着不肯相见。

方仲永为什么会由一个神童变成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人?这事要怪还得怪他的父亲,自从方仲永神童的名声传出后,人们十分的惊奇,纷纷邀请他去做客,每次回家时还用些钱物打送,有人还请他写诗,多的时候,一首诗能得到几两银子,他父亲觉得这样有利可图,便成天带着他四处拜访县里的富人名流、文人墨客,每每获利,不让仲永去读书学习,就这样给荒废了学业。王安石听到后十分惋惜,于是便写下了上面的《伤仲永》一文。致此,方仲永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王安石在文章中说,方仲永从小天资聪慧、智力过人,只要好好读书学习,必定前途无量,可惜被父亲的无知给耽误了,既是一块好玉、也得精心打磨,才能锃明发亮,何况我们这些资质平平的泛泛之辈?求知的路,历来只有华山一条道,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老老实实地坐下来读书,认认真真地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23、9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