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新闻

谭盾地图(谭盾:这个“湖南伢子”凭啥成了美国顶级音乐学院院长)

2024年03月07日 靓嘟嘟 浏览量:

新湖南客户端12月22日讯 12月21日,中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被任命为美国巴德音乐学院院长,任期将于2019年7月1日开始,任期3年。

这位从湖南走出来的少年,走过长沙的田间地头,走过北京的风霜雨雪,走过纽约的万花筒,最终留下的是对中国文化的不舍追寻。

谭盾:这个“湖南伢子”凭啥成了美国顶级音乐学院院长

能用小提琴拉出中国地图的音乐“小天才”

1957年,谭盾出生于湖南长沙丝茅冲。13岁时,他已是长沙的“小天才”,在长沙中学生音乐歌舞团担任音乐总监,指挥中学生歌舞团表演,还拥有自己的作曲作品《梦见毛主席》。

1973年的一天,插队的谭盾正在田间劳作,突然听到大喇叭响起他从未听过的音乐,那是一种雄浑有力、“高纯度”的“银色的声音”。他所听到的正是贝多芬的《命运》,这便是他对西方音乐的启蒙。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20岁的谭盾带着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参加音乐学院的考试。谭盾让主考官李西安打开中国地图,考官的手指点到地图的哪个地方,他便能用小提琴拉出那里的民歌。从内蒙古到湖南,从新疆到四川,没有一个地点可以难倒谭盾。考官不知道,当时的谭盾能用小提琴拉出四五百首民歌,他从一本在破旧的垃圾箱里捡到的《中国民歌》中,学会了用音乐画出中国地图。

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的第一年,谭盾从楚文化的故乡一下子到了北方,很想把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悟写出来。两个多月的假期里,谭盾在教学楼里,把八张桌子拼起来,在里面写作、睡觉,完成了交响曲《离骚》。这部作品在1979年全国交响乐的第一次评比中就获得了作曲大奖。

谭盾:这个“湖南伢子”凭啥成了美国顶级音乐学院院长

谭盾的音乐里能听到人类灵魂的声音

从 1981 年的全国交响乐第一次评比的中国交响乐大赛创新鼓励奖,到2001年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再到2011年德国巴赫奖,谭盾已从音乐学院的初出茅庐的大一新生,成长为国际舞台上的音乐大师。而对于谭盾来说,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的桌子上用两个月创作出《离骚》,和用十天时间谱写出奥斯卡金曲《卧虎藏龙》的经历,同样珍贵。创作不是靠激情,而是靠冲动。

谭盾的作品中有很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做法。他赋予已有的乐器以新的身份,他让大提琴拉出二胡的音色,让小提琴打出鼓的气势。在电影音乐《卧虎藏龙》中,他把大提琴变成了二胡,让马友友如当年阿炳拉《二泉映月》那般,将大提琴拉出了二胡的声音。他给予自然物什以乐器的身份,纸、水、石成为他的新音源。在作品《水乐》中,他让水成为独奏乐器,通过改变水的置放装置、控制水流速度等手段,让水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作品《纸乐》中,他通过纸的摩擦、摇摆、震动、撕碎、拍打、弄皱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展现出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约翰·凯奇说,谭盾的音乐是那些我们置身其中而又久所未闻的自然之声。日本作曲家武满彻说,他在谭盾的音乐里听到了人类灵魂的声音。

谭盾:这个“湖南伢子”凭啥成了美国顶级音乐学院院长

在国外演出,谭盾都说自己是湖南的儿子

所有伟大的作曲家都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文化,而谭盾的根基在中国文化,他把湖南那片土地的乡音融合到全球性音乐的语言中去。在谭盾的音乐语言里,打底的是湖南花鼓戏的幽默、川剧的鬼气、京剧的戏剧性、楚文化的诗意,还有他烂熟于心的中国民歌。

谭盾认为,自己是在中国湖南的楚文化、巫文化里成长起来的。楚巫文化为他提供了一种对空间、风水、环境的敏感度,造就了他的创作性在不同方面进步。也正因为楚巫文化给予他的艺术创作来源,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湖南的艺术家。他曾说:“我一直都很骄傲,在国外演出都说自己是湖南的儿子。”如今,他虽然忙碌在世界各地,却将心中的那一份宁静与闲暇留给家乡。成名之后,他依然多次携手音乐人返乡表演,用音乐盛宴与家乡人民对话,讲述多年来的音乐之旅与对家乡的深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谭盾从来没有离开过湖南。在他的音乐里,湖南是他最深的根、最真的魂。在他的第一部交响曲作品《离骚》中,他在西洋音乐里加入中国民族乐曲,用鼓和萧讲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悟。在享誉国际的作品《九歌》中,他用九个乐章演绎了湖南的巫术文化、萨满文化,对楚祭祀仪式进行音乐化重现。在微电影交响诗《女书》中,他收集了约两百个小时的原声生态影像,制作成13部微电影,用现实、梦想和音乐三个层面来形象展示湖南江永的“女书”文化。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瀚潞 整理

(据《三联生活周刊》、凤凰网、腾讯大湘网、网易新闻、《成都商报》、《京华时报》等,图片来源于网络)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