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直播资讯

女子世界(李一舟的野望和美女世界)

2024年03月08日 靓嘟嘟

李一舟的野望和美女世界

上周,李一舟翻车了。

他这个车翻的和其他博主还不一样,已经上了央视。

李一舟的野望和美女世界

李一舟的野望和美女世界

据央视的消息,他这个课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或消费欺诈。并建议消费者保留证据,如果认定欺诈可申请退一赔三。

即便不是退一赔三,仅仅只是退费,可能都足以让他破产。因为他卖课的收入,有相当一部分又被拿去投流,获取流量再吸引更多的人来买课,形成业务闭环。但如果退费的话,投流费用就相当于自掏腰包了。

所以这一次翻车对于李一舟可能非常艰难。

我不了解李一舟以及他卖的课,所以就不做评价了。不过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他的这种发展模式,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这种发展模式在互联网行业是常见的套路,就是牺牲短期利润,甚至容忍短期亏损,把所有收入和融资都用于规模上的扩张。

类比到个人就是一种先苦后甜,延迟满足的思路。就比如我们上高中时,会牺牲几乎一切娱乐,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学习以便高考获得高分。又比如很多年轻人毕业后进大厂,会把所有时间投入工作,进入996式的工作模式,以便更快速的晋升。

但这种牺牲当下博取未来的模式,有个极其重要的前提,就是明天会更好。从李一舟的例子来看,这种明天会更好的确定性,可能会被不可预知的风险给打破。如果他这次被认定为虚假宣传需要退款赔付的话。以当下的视角看,他过去的这种商业模式就是错的。

那么我们先苦后甜的人生策略,是否也会有类似问题呢?因为我们从小会被教导要“延迟满足”,我们总是幻想着,现在苦一点,以后就会好。

结果呢?

学生时代以为现在苦一点,考上大学就会好。结果考上大学后,又面临就业,买房,晋升,中年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似乎我们总认为,度过当下的困难,未来就会更好,但我们却发现这种苦完全没有出头之日。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你所受的苦,是你必须承受的,还是只是受到了思维固化的误导。

说到这里,我先说一件我自己的往事。在我大学一年级的那个寒假,年后从家坐火车到上海时,我的座位对面坐了一个相貌姣好的女生。当时还是那种绿皮火车不是高铁,所有座位都是面对面的,因此一路上很自然的交流沟通,我也知道了她是上海另一所大学的大一学生。

到站时她把一本在车上看的小说给了我,说这小说很有名,你可以看完再还我。我因为没手机就把我寝室的电话作为联系方式留给了她,但我当时并未意识到这就是许仙借伞的桥段。

在我到校后的连续两个晚上,她都给我打了电话,但不巧的是我两次都不在寝室就由室友代接了。当室友开玩笑地说起这是哪个女生,我才领会到她的心意。

接下来就是再见面,由于很快我的19岁生日到了,于是相约一起出去,她主动提出并承担了那一天所有的费用。理由是她会经常兼职去做礼仪小姐(毕竟人是比较漂亮的),有不少收入,而我是没有收入的。

但事情的后续,是我主动结束了这段关系。我给自己的理由是,由于我当下没有收入,无法承担恋爱费用,并且也不想一直用对方的钱,这样会拉低对方的生活质量。

之所以提到这段经历,是因为我接到一些95后男生的咨询,说暂时没有物质基础,因此遇到主动的也放弃了,怕耽误人家。

我似乎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过去的影子。

但事实真相真如我们所言,因为害怕耽误对方才放弃的吗?

我认为并不是!

就像姜文的老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描述的“篡改记忆”的那一段,我们可能只是把我们深层次的心理动机找了个貌似道德的理由掩藏起来,然后连自己都信了这个理由。

事实的真相,我可能只是找了一个“为了她好”这样一个道德上没有瑕疵的理由,来说服自己结束这段关系。

因为双方都不是傻子,没物质没收入,这是双方都知道的明牌。既然对方愿意继续往下走,那就是对方认为没物质条件只是暂时的,或者还有什么更吸引她的特质。那么我就不能代替对方,去定义什么是她的幸福。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包括“拉低对方生活质量”在内的所有顾虑以及未来的相处方式都拿到台面上讨论,并找到一个解决方式。共同决定未来怎么走。而我之所以没有选择这种方式,就是因为我在恐惧,如果真这么做了,对方依然选择“同意并继续”,该怎么办?

拒绝一个不喜欢的人很容易,但拒绝一个喜欢的人,必须找一个自己挑不出毛病且绝对正当的理由。

所以事实的真相是,在那个荷尔蒙爆棚的年纪,情感上肯定是想继续的,但理智上却认为应该牺牲当下的风花雪月,并发力奋斗,换取一个更好的未来。所以理由上以“为了她好,为了她的幸福”这样一个利他的道德高尚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是最容易让自己接纳的。

这个在本质上,依然是延迟满足。

我想,我大概说出了很多年轻人隐藏在心底的动机。

但在那之后,经历了很多世事的我,如果要给当时的我,或者当下的年轻人一个建议的话。我的建议会是:

拒绝延迟满足,请听从自己情感的召唤,上就完了。

理由有两个。

第一是“延迟满足”,在很多情况下是不成立的。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这个阶段特有的人生体验,如果这个阶段被牺牲掉,未来就再也无法获得补足。

孩提时代很喜欢的玩具,长大后就再也提不起兴趣。

20多岁荷尔蒙爆棚的体验追求,和40岁荷尔蒙已逐渐衰退的体验又不可同日而语。

很多人把牺牲当下,视为对未来的一种投资;但人生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这种投资的标的不是钱,而是你的记忆。在该有的人生阶段,用美好的体验和生活去充实这种记忆,也是一种对未来回忆的投资。

第二是奋斗可能毫无意义,物质条件的爆发和你当下的奋斗可能毫无关系。重要的是审时度势,对基本面的判断,以及对风口和机会的把握。

试想一下,我们年轻时所谓的奋斗是什么,考个985,考个注会,律师证,或是CFA。面试进一家好公司。

但所有这些奋斗的共同点是什么?就是它是具有确定性的。而确定性天然吸引竞争。一旦一个事情拥有确定性,就会吸引无数的竞争者进来,然后通过内卷把物质回报无限拉低,最终变为社会平均利润。

那么如何获得超额回报呢?最关键的就是回避竞争,这又衍生出两条路。

第一条路就是换市场。当你要用劳动去换取金钱,就要找个能把劳动卖出最高价格的地方,而不是996。比如我大学毕业的时代,是去欧美日本。但现在欧日不行了,可美国头部科技公司依然有很高的劳动回报。在高劳动回报的地方用劳动获取金钱,再把金钱拿到低劳动回报的地方购买和劳动绑定的锚资产(比如合理估值下的房产)进行市场间套利,这个是确定性的路线。

第二条路,不换市场,那么就寻找不确定性下的赚钱机会,把握机会和风口。因为不确定性,也能极大程度的排除竞争。

而无论是这两条路中的哪一条,都是不需要你牺牲当下去换取未来的,也就是不需要你延迟满足的。如果你陷入先苦后甜的奋斗,大概率是你走错了方向。

因为我们常常会遭遇到一种PUA,就是给你许诺一个美好的未来,然后牺牲并拿走你的现在。

比如当你毕业进入大厂,打算牺牲当下并以996的工作模式努力奋斗快速晋升时,你很可能已经进入了内卷式的螺旋。

因为职级是可以人为通胀的,但你的人生却不能重来。当你人近中年,晋升变慢,而职级却维持其原有的通胀速度时,你会发现你的晋升不过是升了个寂寞。

当你屡屡抱着先苦后甜的想法努力付出,却迟迟等不来甜的那一天,你需要审视的是,我是不是从刚开始的方向,就走错了。

到这里,我应该是回答了文章开头的问题。而我的建议,也是,不要等待和奋斗,当下就要快乐幸福。

20多岁,请享受你的美女世界,30多岁,请享受你的家庭温暖,40多岁,请享受你的闲暇时光。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你当下的快乐更重要。


后记:

我今天写下这篇文章,也是有感于最近很多关于城市选择的咨询问题,其实提问者大多知道在一线城市房价很贵很痛苦。但不愿去二线城市的纠结点,正在于不清楚忍受京沪当下的痛苦是否可以换来更好的未来机会。本质上还是先苦后甜的想法。

我一般对此问题的回答是去二线城市,但着眼点并非在于哪个更好,而是我们要做到顺周期。而顺周期的重点在于观察城市的人口净流入。人口流入反映了这个城市产业收入和居住成本的性价比。也就是收入越高,房价越低,城市光环越大,人口流入就越多。

比如2010年之前,上海在大量导入人口,大量供应土地,工资高房价低,因此每年人口流入50~100万,是留在上海的窗口期。而2016之后京沪控制人口控制土地供应导致房价偏高,因此人口流入陷入停滞。对于京沪高房价,人们已经用脚投票。

你现在在京沪买不起房并不在于你没努力,也不在于你没能力,而在于你做了逆周期的事情,所以会痛苦。那些留在京沪的人,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强,只是因为他们来得早,顺了周期。

但京沪0.7的总和生育率最终是无法自行维持人口更迭平衡的,因此未来必然存在再次大规模人口导入的窗口期。而到那时,才会是年轻人在不牺牲生活品质前提下留在京沪的机会,也是投资京沪房产的窗口期。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