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嘟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李建江(中国人的故事|10年,青春在“一带一路”沿线绽放)

2024年03月25日 靓嘟嘟 浏览量: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经过十年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携手缓解粮食危机、促进就业、开展公共卫生领域合作。人们心手相连,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也共享繁荣和幸福生活。

十年来,一批批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开花结果,一批批建设者倾情奉献。他们或远赴他乡,在奋斗中守护初心;或搭上机遇快车,在岗位上锤炼本领……无一例外,他们都随着工程项目一起成长、一路收获。

今天,让我们跟随“一带一路”沿线一批批重大项目的建设者和见证者,听他们讲述十年的动人故事。

“干活听温度计的”,拿出“绣花功夫”在沙漠上建起一座大学城

中国人的故事|10年,青春在“一带一路”沿线绽放

“在这里,干活得听温度计的。每年春节前后,就是干活的最好时段,我们必须抓紧作业、抢工期。”薛彪笑着说。

几年前,薛彪被任命为由中国建筑承建的科威特大学城附属设施项目副经理,作为公司海外业务开拓者的他,带领4名员工,第一次去往科威特这片陌生的土地。

每年11月到第二年2月,是科威特气温最低的时候,白天气温在22℃左右。而到了6月到9月,当地白天平均气温高达45℃以上,根据政府要求,上午11点到下午4点是不能进行户外作业的。

“高温难不住我们。”面对气温问题,项目部更改了工作时间,在夜间施工作业。新的问题不断出现,由于当地要求混凝土浇筑必须在监理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室外温度40℃以下才可作业。因此,“当地监理有固定上班时间,没有加班的概念,如果下班了只能等第二天再开工,每到浇筑时,我们都得争分夺秒。”薛彪说。

除了时间和施工标准的问题,薛彪团队还克服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困难。如当地的沙漠地质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薛彪团队表示,“有时候检测时就差百分之零点几,我们也决定重新施工,直到达到100%。我们必须对结果负责任。”

除了项目建设,由于团队的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样成为了挑战。薛彪在项目部建立起微信群、英语角,经过3个月的培训,整个项目部连最不敢开口的同事都能应付一般日常工作英语交流,后来每个人还都学会了简单的阿拉伯语。

正是项目团队的辛勤劳动与无私付出,使得项目履约情况良好,如今,科威特大学城已为当地学子们带去了更加先进的教育设施和学习资源,薛彪说,莘莘学子的笑脸,就是对项目最好的认可。

打败“不可能”,连续6年奋战于两条铁路项目

中国人的故事|10年,青春在“一带一路”沿线绽放

2018年6月14日18时27分,老挝楠科内河特大桥最后一个桥墩——214号墩身顺利浇筑完成。这标志着历时383天、两个雨季的中老铁路全线最长桥梁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祝贺的人群中,有一位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中国工程师”的年轻人,他就是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州,这是他在“一带一路”沿线参与修建的第二条铁路。

早在2012年6月,29岁的徐州远赴埃塞俄比亚,参与亚吉铁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建设。亚吉铁路是由中国企业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造的非洲第一条跨国现代电气化铁路。

一到任,徐州就面临难题:项目部标段地层以火山岩等为主,沿线找不到符合标准的常规填料。如何改良“火山灰”?他带领12名工作室成员,带上试验仪器,头顶烈日,每天徒步十几公里,对沿线土源进行取样、分析。半个月下来,脚磨破了皮,手搓出了茧。走完铁路沿线100多公里,经过上千次的配比实验,徐州带领团队成功解决了路基填料问题。

当年1月,亚吉铁路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从吉布提至亚的斯亚贝巴的货运时间从3至7天缩减为十几个小时。“亚吉铁路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很多吉布提居民还是第一次见到满载100个集装箱的列车驶过田野的景象。”吉布提铁路公司总经理马哈茂德·达巴尔笑着说,现在亚吉铁路已成为吉布提的名片,许多非洲国家代表专程到此参观。

参加完亚吉铁路建设不久,2017年5月,徐州又从非洲转战老挝,负责包括中老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楠科内河特大桥在内的项目建设。中老铁路北起中老边境,南抵老挝首都万象,全长414公里,项目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

“在这里,雨季施工是项目面临的首个难题。”徐州介绍,雨季的老挝,大雨滂沱、无休无止,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由于水位线较高和地层大部分为砂夹卵石层的原因,基坑刚挖成型又被淹没而后坍塌,桥梁钻孔桩难以成孔,严重影响桥梁后续施工。

面对难题,徐州带领团队反复研究,在雨季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在老挝人民眼中的“不可能”:创下中老铁路全线第一个桥梁桩基成桩、第一个桥梁墩台成型、12天建成钢筋厂、20天建成中老铁路展示馆和安全体验馆、1个月打造出楠科内河特大桥和万象北站两个标准化施工示范段(共计2.7公里)。如今,楠科内河特大桥已成为了中老铁路上的一道绚烂长虹,项目部多次接待中老各部门代表团,以及泰国铁路总公司、大湄公河区域铁路联盟等参观。

年过半百学英语,这声音激励着大家跟上语言学习潮流

中国人的故事|10年,青春在“一带一路”沿线绽放

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驱车沿东南方向行驶约19公里,在一个小山谷里,可以看到由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亿美元建设的包括水泥生产线、建材产品贸易的工业园。

对负责工业园机电、工艺、安全环保等方面工作的李建江来说,推进工业园建设的过程中,做好与当地人的沟通交流是一项重要工作。在非洲,供电常常困扰着人们。2017年1月初到赞比亚的李建江就遇到了这一问题:赞比亚国家电力公司与工业园的总降压变电站相距十几公里,没有现成的输变线路。

经过与电力公司多次商谈交涉后,线路建设的资金问题谈妥了,但后面两条高压输电线路的征地谈判、土建施工等问题仍需要李建江及其团队来完成。

132千伏线路总共需要建设45座塔架,根据线路走向,要修建的塔基有的在荒无人烟的山头,有的在农场里。为了能让农场主同意在他们的私人土地上竖立塔架,李建江一趟一趟登门拜访,门不开就等,对方脸色不好就始终微笑,赔偿数额也是一次次谈。功夫不负有心人,塔基征地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当地政府官员得知后颇为惊讶,因为在他们看来,不花上一年的时间,这些农场主是无法“摆平”的。2018年4月9日,33千伏备用电源正式供电,为园区设备单机试车提供了保障。

赞比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为了解决与赞籍员工的语言交流问题,50多岁的李建江再次拿起书本,利用空余时间学习英语。每天清晨天刚微亮,项目部的草地上都会传来一个大粗嗓门读英语的声音,那是李建江按照自己总结的方法在练习英语。目前,他已经能使用英语和赞籍员工进行顺畅沟通。“老李学英语”成为园区内激励大家跟上语言学习潮流的生动案例。

老李的团队在推动工业园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也在积极履行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他们投入150万美元捐建了医院和学校,同时为园区周边村民打井修路,为孤儿院捐赠食品及生活用品。目前,一条长约9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已筹备建设完成,一条困扰周边居民几十年的坎坷黄泥路将变成柏油大道。

“工作总是需要人来做,我不能半路逃跑”

中国人的故事|10年,青春在“一带一路”沿线绽放

“每当供水项目通水的那一刻,水哗哗向外涌流,我可以站在原地看好长、好长时间。”

前一天还在锡米由项目上,第二天又到了塔里梅,手下几个项目同时推进,宁云峰几乎天天都在现场,几头奔波是他在海外工作的常态。

今年8月,中国土木东非有限公司刚签下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的锡米由供水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一举解决超过70万当地民众的饮水难题。作为项目负责人,宁云峰扎进了前期准备工作的一线。

“项目刚刚签约,前期要做好图纸准备工作,社会关系需要协调。”宁云峰说。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地区,时至今日,当地一些地区居民取水、用水仍然极为不便。而供水作为最基础的民生项目,也是后续交通、工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中国公司为解决当地供水问题持续贡献着力量。在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地区,中国土木先后实施并竣工移交了北部供水一期和四期、森格拉玛供水项目、姆万扎卫星城供水项目、姆万扎3A供水等重点水务项目,包括在建项目在内,可以解决当地近300万居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宁云峰2011年来到坦桑尼亚从事水务相关工作。那一年,他27岁,在这里一干就是12年。“最大的感受,就是项目的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宁云峰说,单个项目从最早服务5万人、10万人到30万人、70万人,越来越多居民的生活因此而改变。

十余年来,宁云峰所在的项目营地绕着维多利亚湖不停挪动。但实际上,每到一处,做供水项目的他们都要先解决“自己没有水用”的难题,只能靠打井抽水或者组装简易水处理装置来解决生活问题,条件可想而知。

就没有想过离开吗?

“想过,经常会想。父母岁数大了,孩子又还小,总觉得亏欠家人太多……”宁云峰一时语塞,“但工作总是需要人来做,我不能半路逃跑。”

每当供水项目通水的那一刻,水哗哗向外涌流,水花飞溅、水声叮咚,宁云峰说,他可以站在原地看好长、好长时间。

这是工程建设者的“幸福时刻”。因为这些“时刻”,村民可以在家里直接使用清洁水源,孩子们不用因为取水而耽误上学,女性不用抱怨头顶水桶带来背痛,村子里少了伤寒和霍乱患者。项目所到之处,常常有村民对中国人竖起大拇指:“China,good good(中国,真好)。”

2020年9月,中国土木东非水务在坦桑尼亚姆万扎地区正式挂牌成立,宁云峰也从建设人员成长为东非水务总经理。“未来还有很多项目要做。”宁云峰说,有饮用水供应、污水处理,水务产业链条还会逐步完善,服务更多当地居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无数青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正是有了他们胸怀天下、放眼全球的责任和担当,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才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拥护和支持。

现在,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项目如繁星般闪烁,它们点亮沿线人们对未来期盼的同时,也映照着千万建设者们的那句话,“我们的青春,在这里挥洒”。(文案:牟昊琨张金霞李红卫)(素材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环球网、中国一带一路网、国资小新等)

来源:中国青年网

  • 友情链接
  • 合作媒体